四川得荣:“世外桃园”美如画
4月4日,在得荣县徐龙乡徐堆村,藏区群众在桃花林下表演当地歌舞觉央弹唱。 4月3日拍摄的得荣县白松镇日当村桃花林一角。 4月3日拍摄的得荣县白松镇日当村桃花林一角。 近日,四川省得荣县境内成片的野生桃花从河谷到山腰次第开放,漫山遍野的桃花与雪山、麦地、白藏房等构成高原上美丽的世外桃园画卷。 近年来,当地政府以花为媒,加强在桃花较集中的村寨打造观景平台,引导当地群众发展食宿,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作者:江宏景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06河北平山: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革命老区接续“赶考”
平山县苏家庄乡上东峪村高标准日光温室里的西红柿长势喜人。 张晓峰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封红卷和驻村干部们今年早早地就开始忙着谋划新年新计划:村里人多地少,但有西柏坡景区这个优势资源,我们想把民宿建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在有限的耕地上做休闲采摘农业;再把扶贫车间建好,让妇女们在家门口就业。 平山县是革命老区,也是赶考精神的发源地。近年来,当地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苦干实干,
作者:陈发明编辑:经济日报日期:2021-04-06四川宣汉:昔日“端着金饭碗过穷日子” 今朝乐享“金山银山”引人羡
这是2020年1月7日在四川省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拍摄的民宿。(张平 摄)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渡口风情小镇,33岁的王守英早早地把自家面馆大门打开,准备迎接客人的到来。 烧水、和面、炒臊子、调面酱忙得不亦乐乎的王守英是四川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人。就在五六年前,这个勤劳的妇女一家还在端着金饭碗过穷日子。 宣汉曾是四川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村211个、贫困人口20.58万人
作者:杨三军、卢宥伊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02河南郏县红牛“叫得响”
头如罐,眼如蛋,耳如扇,毛如缎,龙门角真好看,叫唤一声二里半。前胸放下斗,后档放下手。老虎脖子石磙腰,木偶蹄子白尾梢。这是河南郏县群众对郏县红牛形象的描述。 作为全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之一的郏县红牛,因原产地在平顶山市郏县、毛色红润而得名,又因血统高贵、品种纯正、品质优良,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县命名的地方优良品种,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本土品种、纯正的民族品牌。 郏县红牛之所以名气大,主要是因为它所
作者:王自行 范亚旭 王帅杰编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日期:2021-04-02宁夏中宁:小枸杞让农民致富的“金扁担”越挑越稳
人勤春来早,农忙正当时。阳春三月,在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玺赞生态枸杞庄园的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一辆辆拖拉机驶入整齐的枸杞田间,开始犁地施肥作业。田间随处可见工人们施肥平土、查看滴灌的忙碌身影,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万亩绿洲玺赞生态枸杞庄园。 新网谋发展 昔日荒滩变绿洲 7年前,这里无人居住、风沙肆虐,是不通水电的荒芜沙碱地。7年后,这片沙碱地华丽变身,成为万亩生态绿洲和美如童话的
作者:张淑彦编辑:中国农网日期:2021-04-02江苏仪征:“明前茶”飘香 春茶采摘忙
采茶工在茶园采茶。 春茶上市采茶忙。 茶娘表演手工炒茶。 清明将至,江苏省仪征市各地茶园迎来明前茶采摘高峰期,在飘着茶香的茶园里,茶农抢抓晴好天气采茶、制茶,保障市场供应。
作者:孟德龙摄编辑:人民网>>江苏频道日期:2021-04-02安徽洪阳村:芦蒿飘香富农家
3月30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洪阳村村民正在收割芦蒿。近年来,洪阳村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种植大棚芦蒿500多亩,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宿飞编辑:中国农网日期:2021-04-01安徽天长:专业社会化服务创新村社共建新模式
安徽省天长市大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12年,组建32家家庭农场,本着帮助农户节本增收,提高生产效益的经营目标,致力于为粮食生产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大力推广联合经营、统一服务生产模式,实现村社联合经营。目前,联合社拥有服务场所37.4亩,其中面积2600平方米的标准化粮库2栋,烘干机5组20台,日烘干能力320吨,暂存库3285平方米,机械库房300平方米,农资配送车3台,拥有耕、种、收机械
作者:吕治春编辑:中国农网日期:2021-04-01“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 草原绣娘“绣”出幸福生活
不久前,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她身着带着刺绣图案的蒙古族传统服饰上台领奖,让蒙古族刺绣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她带动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带领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多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件事情上,她功不可没。 她就是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右中旗)人大常委
作者:涂兆宇编辑:中国社会报日期:2021-04-01江西宜春:采制明前铜鼓白茶
江西宜春:采制明前铜鼓白茶。 江西宜春:采制明前铜鼓白茶。 江西宜春:采制明前铜鼓白茶。 革命老区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森林覆盖率超过88%,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最适宜优质茶叶的生长。宜春市铜鼓县种植的茶叶已发展到近10万亩,其中铜鼓白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清明前夕,正是白茶采摘、制作的繁忙季节。当天采摘的鲜茶叶,须当天制作成茶。制茶车间有十几位熟练工人在忙碌,从萎凋、杀青、理条到烘干、提香、风选,
作者:杨晓宁 摄编辑:人民网日期:2021-04-01嘉鱼土鸡住“别墅” 林下增收好办法
土鸡也能住别墅?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的农村地区,一栋栋长方形活动板房均匀分布在林地中,当地人把这些可移动的新型鸡舍称为鸡别墅。 2019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给合作社发来了鸡笼外观设计专利证书。鸡别墅设计人、嘉鱼县林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亮向记者介绍说,对于林下散养土鸡,鸡舍曾经是个困扰散养户的难题,既要防止鸡扎堆拥挤,又要满足防疫卫生、生态循环的需求。合作社群策群力经过多次改造试验,设计
作者:何红卫 乐明凯编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日期:2021-03-31贵州玉屏:“女货郎”送货记
清晨,刘小梅早早起床,将县城居民订购的农产品装车送到城里,又从城里把村民们需要的日用品买好带回村里,这样的带货她已经坚持了3年多的时间。 今年38岁的刘小梅是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街道杨柳村村民。2016年,刘小梅开始通过网店帮助村民销售他们种养、加工的农产品。2018年,刘小梅又开始尝试微信代购业务,通过晒朋友圈、微信转发等形式,将农产品定向定量销往县城。同时,为了解决部分不便进城的村民
作者:胡攀学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3-31重庆潼南:从来不种地的农民现在种地了
在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管店村的花椒种植基地,刘英挥着锄头,清理花椒树周围的杂草,不时停下来翻动叶片,检查作物是否有滋生病虫害的苗头。 45岁的刘英虽然是地道的农民,也一直有承包地,但她去年才第一次开始种地。那时候,双江镇成立了由21个村(社区)组建的重庆联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家里的土地在公司入了股,她才有了种地的热情。现在种一天地收入60元钱,一个月就有1500多元收入,比以前强多了。刘英说。 刘英
作者:王晓曈、王全超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3-31“天稻下凡”:嫦娥五号太空稻安家田间
嫦娥五号搭载的太空稻种3月29日离开温室,移栽田间,成功安家。 上午8时左右,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加峰博士带领团队4人开始在温室拔秧,拔下的秧苗被放到若干烧杯里面,经过50分钟左右的车程来到位于广州增城的华南农业大学试验田基地。 在试验田基地,记者看到,研究人员首先把8组双行红绳拉到田间,然后把天稻秧苗有序地摆放在田基,在去掉部分顶端的叶片后,再沿着红绳的位置一株一株整齐
作者:郑天虹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3-31河北张家口:富农花开香满园
花圃工人在给蝴蝶兰做造型。 蝴蝶兰种植基地内一派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的景象。 花圃工人在给蝴蝶兰做造型。 春回大地,生机勃勃,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经济开发区老鸦庄镇流平寺村的蝴蝶兰种植基地内一派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的景象。 据介绍,该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从事花卉苗木种植,吸纳当地农民就业,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通过花卉产业增收致富。
作者:袁志广编辑:人民网—河北频道日期:2021-03-30创新“托牛入场”信贷模式 助力乡村“奶业振兴”
伴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声,2020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其中,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奶牛产业功不可没。在人行大庆市中支的指导下,人行林甸县支行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托牛入场信贷模式,充分发挥奶牛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产业优势,为地方产业振兴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做足牛文章 这两头牛从入牧场我就没费力、没操心。3年前,我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托了两头牛。3年下来,这
作者:张英奇 刘鹏翔编辑:中国农网日期:2021-03-30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电商清丰样本
3月25日,一场特殊的设备发放仪式在河南省清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为进一步培养壮大农村电商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该县为全县电商示范带首批40个村点发放了电脑、货架、桌椅、电动三轮车等共计40套、价值120余万元的电商设备大礼包。 这些设备大大节约了我们的成本,政府还为我们提供了免费与行业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我相信我们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清丰县固城乡电商示范点韩慧娟信
作者:杨建国编辑:中国农网日期:2021-03-30贫困村五年踏上幸福路 ——云南省保山市民政局挂钩立斯达村扶贫记
立斯达村曾是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柯街镇的一个贫困村,2015年该村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一半以上。但是到了202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却达到12375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短短五年,该村何以发生如此巨变? 党建+扶贫,困难群众真脱贫、脱真贫 以前出村要走土路,碰上雨天,12公里的泥泞道路要走一整天。虽然村里出产的核桃、花椒、甜脆豌豆品质很好,但因为路不好很难大规模运出去,贫困户只能捧着金碗受穷。2
作者:孙彦川 孔宪编辑:中国社会报日期:2021-03-30湖北秭归:春季脐橙上市助增收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是脐橙种植大县。近年来,该县着力改良脐橙品种,种植在春季成熟的伦晚、中华红等新品种脐橙,与传统秋冬季成熟的脐橙实现错季销售,受到消费者青睐。目前,该县春季脐橙种植面积已突破10万亩,产量突破18万吨,有效促进果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3月28日,秭归县郭家坝镇邓家坡村果农在脐橙园里采摘春季脐橙。
作者:郑家裕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3-29山东聊城:“油桃村”走出特色增收路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东古城镇李才村是传统的农业村。近年来,东古城镇出台资金扶持政策,帮助李才村农民发展大棚油桃产业。现在全村油桃大棚数量达到5000多个,村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 3月27日,李才村果农在整理刚采摘的油桃。 3月27日,游客在李才村大棚内采摘油桃。 3月27日,游客在李才村大棚内采摘油桃。
作者:范长国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