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双眼井社区开展“家茁—青春出彩 自信少年”项目 :立足儿童视角,探索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双眼井社区位于卫民巷22号,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故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通过优化社区环境促进儿童权利的实现、保障儿童全面发展等措施,推进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但在未成年人保护、教育资源整合、家庭与社区互动、文化传承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4年6月,社工围绕双眼井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目标,在双眼井社区2024年度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激励资金的支持下,发起“家”茁——青春出彩•自信少年项目,聚焦“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以开展“儿童议事会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家校社联动服务”“传统文化教育”“亲子互动融合服务”五大板块服务为着力点,积极回应儿童及青少年成长需求,整合社区内外部多方资源,促进“家校社”有效联动,构建友好、安全、活力、文化丰富的社区环境,从而提升整体社区治理效能。

图1:校社联办公益市集活动

(1)儿童参与赋能:立足儿童视角实现社区共治

项目初期,社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针对社区儿童参与治理的需求进行调研和招募,最终通过民主竞选选出18名有意愿、有能力的儿童组成社区儿童观察团。观察团成立后,社工通过儿童议事会小课堂,帮助儿童观察团成员系统学习儿童友好理念、社会治理知识和社区概况,并在8场活动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社区主人翁意识。在“议事+实践”赋能模式下,儿童观察团围绕“社区安全隐患”“环境保护与美化”“儿童友好院落”“绘制儿童友好地图”等议题展开讨论与实践。儿童观察团成员以“1米高度”观察社区问题,积极行使表达权和参与权,最终形成了《社区儿童友好地图》等成果,为社区发展贡献了儿童智慧。

(2)推进亲子互动:多维共建探索亲子协同机制

为改善社区家庭亲子沟通不良情况,促进良好亲子关系,项目重视儿童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成长,共举办6场沉浸式参与的亲子活动,活动主题涵盖运动、游戏、阅读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形式上尝试打破“家长本位”视角,多以合作或儿童主导模式开展,在活动中穿插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心理念,引导家长与儿童产生思考。在“亲子阅读悦享时光”活动中,通过儿童为家长、为同伴讲故事的模式,引导家长倾听孩子的成长故事。在“光影匠心”——亲子皮影艺术体验活动中,孩子投入角色,家长耐心指导,共同打磨皮影戏表演细节,收获满堂喝彩。在社区养老院志愿之行中,通过陪伴老人,去理解家人的意义。

(3)构建跨界机制:联动五维资源推动融合实践

为破解家庭、社区与学校三方资源割裂与浪费情况,项目开展期间联动了陶艺工作室、养老院、学校等5家单位或机构搭建“资源池”,推动多元主体在“文化传承”“公益实践”“教育融合”场景中的深度协作。例如,在“青春有爱,温暖同行”校社联办公益市集活动中,项目与双眼井小学家委会合作,为后续活动提供了场地和人员支持,拓宽了参与渠道。在“福窗送暖”活动中,社区养老院的参与丰富了活动主题和对象,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这一系列家校社联动活动基于互惠共赢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利用商业与文化资源,为儿童提供了优质、专业的发展性服务。儿童的娱乐与休息权、自由参与文化艺术权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权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体现。

(4)激活文化基因:挖掘在地文化开启儿童化转译

双眼井社区的巴金文化是重要的在地文化资源,其家庭教育理念和家风传承具有深远意义。项目通过多元化活动,将巴金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入儿童与家庭生活,助力社区治理与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巴金故事研读营、巴金元素手工制作、家风电影赏析和制作等活动,以巴金文化中的家风精髓为纽带,培养了青少年正确价值观与家庭责任感。为提升儿童对在地文化的兴趣,项目采用儿童化转译方式,提取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元素,通过视频讲解、游戏问答和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儿童在趣味中学习。十几场融合巴金文化与节气风俗的活动,如制作折扇、香囊、油纸伞和皮影戏等,不仅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推动了社区文化的传承。

图2:结合巴金文化开展非遗陶艺体验活动

 

上一篇:宁夏街社区开展社区社工室建设项目,协同共育社工人才
下一篇:“花照壁下・春邻共融集”,小朋友问:落花是啥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