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青春力量激活两汉文化新传承——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新开展非遗文化传播实践

在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浪潮中,一群青年志愿者正以独具匠心的方式,让沉睡千年的两汉文化焕发新生。近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文化传播活动,打造了一场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了生动范本。

青山泉香包活动——巧手制香包,童心传非遗

春意融融的三月,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灼灼风华服务队走进泉山区子房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香包制作活动。志愿者们以“非遗传承+志愿公益”为主题,带领孩子们穿针引线、填充香料,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精妙。活动现场,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挑选布料、搭配彩绳,制作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香包,稚嫩的脸庞写满成就感。通过互动教学与趣味问答,志愿者们不仅传递了香包驱疫祈福的文化内涵,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徐博研学活动——一针一剪探古今,非遗文化润童心

当非遗技艺遇见博物馆课堂,碰撞出无限创意火花。灼灼风华服务队在徐州博物馆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通过“讲、学、做、展”四步曲,带领青少年解锁香包与剪纸的千年密码。志愿者们以生动故事揭开非遗背后的民俗智慧,手把手教授缝制香包、剪刻红纸的技巧。孩子们或凝神穿针引线,或巧手裁出花样,在传统纹样与现代创意交融中,完成了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活动尾声的“非遗小展厅”里,孩子们骄傲展示成果,眼神中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全新认知。

徐州东站汉服迎宾——汉服翩翩迎远客,文旅融合展彭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水韵江苏”主题旅游列车活动中,灼灼风华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化身古风使者,以汉服礼仪为徐州文旅代言。高铁站台间,衣袂飘飘的志愿者们向旅客递上特色书签、香囊,用盈盈笑意传递楚汉故里的热情。不少游客驻足合影,惊叹于汉服华裳的典雅之美。这场古今交融的迎宾仪式,不仅成为车站里亮丽的风景线,更让八方来客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徐州“国潮汉风”的城市名片。

督公湖桃花节——汉服花海相辉映,文旅赋能乡村兴

灼灼风华服务队应邀参与贾汪区督公湖桃花节,将汉服文化融入万亩桃林的春日盛景。志愿者们身着曲裾深衣、唐制齐胸襦裙,与灼灼桃花共绘诗意画卷。活动现场,她们配合文旅部门开展文化宣传,通过汉服巡游、传统礼仪展示等形式,吸引游客打卡互动。高校学子的青春风采与非遗文化的典雅韵味相得益彰,为“以花为媒、文旅兴农”的桃花节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内涵。

校园华服日——霓裳舞动青春,笔墨书写传承

杏花疏影里,一场穿越千年的华服盛宴在校园绽放。灼灼风华服务队以“杏花春明,华衣锦上”为主题,策划了集体验、展演、创作于一体的传统文化嘉年华。从香囊佩赠到碑拓传习,从翰墨丹青到汉服T台,志愿者们通过十余个互动项目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同学们或提笔写下祈愿笺,或尝试飞花令对诗,在欢声笑语中领略“衣冠载道”的深远意境。这场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华服饰的流光溢彩,更让年轻一代在参与中读懂文明延续的脉络。

从深闺非遗到街头快闪,从博物馆课堂到城市窗口,青年志愿者们用创意与热情搭建起文化传承的“青春桥梁”。我们期待通过“非遗+研学”“汉服+场景”的新模式,让两汉文化真正走进生活、走向世界。(王心雨 李昱 吴颖)

上一篇:幸福蒲草·无微不治-微网实格营建项目案例
下一篇:《等你在西津渡》央视“星光大道”歌手井闪闪倾情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