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党建引领聚合力 适老服务暖人心——内蒙古达拉特旗新华社区打造“暖心养老・幸福新华”新样板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街道新华社区,立足社区自身特点与老年群体实际需求,以“和美新华,服务暖心”党建品牌为总牵引,将党建引领深度融入养老服务全链条:从服务规划的顶层设计,到阵地硬件建设打造,再到多方资源的统筹整合,始终以党建为“红色引擎”,锚定“暖心养老・幸福新华”目标,重点打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推动辖区养老实现“从忧心到安心、从养老到享老、从离岗到上岗”的三重转变,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党建温度、享受有质感、有安全、有乐趣的养老生活。

党建赋能建中心: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新华社区创新采用“社区党总支+专业社会组织”模式,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该服务站作为党建服务老年群体的核心阵地,为辖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16项精准服务,彻底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

在硬件设施上,社区养老服务站围绕老年人“安全、便捷、舒适”需求,配齐配全各类功能空间:既有台球厅、书画室、棋牌室、健身房,满足老人休闲锻炼需求;也有理疗室、休息室,保障老人健康调理与日常休憩;更设有会议厅,方便老人交流议事,全方位覆盖老人生活、健康、社交场景。同时,社区以党建为牵引升级环境服务配套,在小区公园增设健康步道、在公共区域添置休闲座椅,优化老年人公共空间“友好度”,构建起“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

“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建设,是党建回应民生焦虑的具体实践。” 新华社区书记李如意表示,该服务精准解决了辖区老年人居家养老休闲娱乐无去处、健康服务不便捷等民生痛点。目前,已有不少居民成为服务站的“常客”,且服务站地处社区内部,老人步行十几分钟即可到达,其便利性深受居民认可。

党建聚力激活力:从“养老”到“享老”“上岗”的升级

一、组建志愿队伍,激活“低龄帮高龄”互助动能

新华社区党总支牵头组建3支共62人的助老志愿队伍,以“新邻有约”党员志愿队带头,构建起“低龄帮高龄”的传承式互助养老模式。社区每月定期举办“便民服务集市”,党总支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商户及有技能的居民,为老人提供义诊、义剪、轮椅修理、以旧换新等服务,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

二、打造文化阵地,实现“养老”到“享老”的跨越

为丰富老人精神生活,社区党总支在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开办 “夕阳下的老年大学”,开设书法美术、音乐、体健等六个系共12个专业课程;同时组建“二人台演唱团”“合舞新华队”2个老年文艺团体,多次带领老人登上旗级比赛及社区文艺活动的舞台,让老人在兴趣爱好中收获快乐、实现价值。

另一方面,为提升养老服务“安全感”,社区在党总支的统筹下推进“智慧助老”建设: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牵头开设“手机课堂”,围绕智能手机基础操作、网络购物、医疗挂号、防诈骗等实用内容开展专题培训,通过手把手教学帮助老人融入数字生活,切实消除“技术焦虑”。

三、链接就业资源,助力低龄老人“再上岗”

针对有劳动意愿的低龄健康老人,社区党总支联合 “家门口” 的职校,先征集老人技能培训意向,再针对性开展护理、烘焙、网络创业等实用培训,实现“技能培训+岗位对接”无缝衔接。目前已成功推荐2名低龄老人在家门口就业,让老人从“离岗”到“上岗”,既增加收入,也重拾社会价值感。

从“忧心”到“安心”的安全保障,从“养老”到“享老”的品质升级,从“离岗”到“上岗”的价值重塑,新华社区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养老服务中心打造成服务老年群体的“红色阵地”。未来,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在居住出行、健康保障、社会融入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愿景,从歌声照进每一位老人的日常生活。(新华社区   董阳)

 

 

 

 

上一篇:江苏苏州:光影铸魂淬初心 服务凝心聚合力 大湾社区主题党日走新更走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