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崇川区: “志愿红”扛起抗疫担当
4月14日,是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委办公室90后小伙沈志春到隔离点工作的第12天。晚上8时许,处理完医疗废物,他小心地脱下防护服。湿透的上衣和裤子紧紧地贴在身上,汗水把双手浸得泛白。顾不得吃晚饭,他又忙着联系医护人员,帮一位老人送药物上门。被隔离人员的需求多种多样,都得及时服务好。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为直观呈现整个隔离点投入使用情况,沈志春制作了一张隔离人员分布展板图,将人员信息一一填充。小沈的方法
作者:苏雁 丛伴编辑:光明日报日期:2022-04-27援沪“大白”:给上海出份力,让上海能快点清零
口述者:孙洪艳(援沪大白、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中心卫生院医务科科长) 采访记者:刘迪 孙洪艳是一位两次援沪的普通医务工作者。她每次援沪的24小时都被均等地分成了3份,8小时来,8小时采样,8小时回去。面对社区居民的声声道谢,她回了一句我儿子在上海读书,他在学校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我希望自己能给上海出份力,让上海能快点清零。 4月9日上午8:46,援沪工作群里发布了一则消息,说已经通知亳州方面出发。亳州
编辑:文汇报日期:2022-04-26倾盆大雨中,“配药侠”将四种药送到居民家
25日傍晚5点,申城暴雨如注。在文汇报战疫24小时服务平台的牵线搭桥下,家住静安区江宁路的吴女士在家门口拿到了静安区特殊药品代配志愿服务队队员、上海市青联委员张宁刚刚从华山医院取回的四种药。 感谢你们的帮忙,总算在我父亲的药罐子见底时帮我们续上了救命药。电话那头,吴女士激动地表达谢意。 父亲药罐子见底,女儿两度发来深夜求助 4月19日凌晨,吴女士发来紧急求助:她的父亲已患免疫系统疾病多年,需要终身
作者:王星编辑:文汇报日期:2022-04-26在上海最大方舱当志愿者:这些“人生第一次”,会记一辈子
口述者:陈竹(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地产集团进驻团队内舱运营专班指挥组负责人) 采访记者:唐闻佳 吴金娇 到25日为止,陈竹和她的同事们进驻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已19天了。在这个拥有近6万张床位的上海最大方舱医院里,他们负责保障4个舱。从起初的15000张床位到后来增加到近18000张床位,每个舱入住逾3500名感染者。他们像一群拓荒者,接招一个个人生第一次
编辑:文汇报日期:2022-04-26辗转9省份17市!抗疫“老将”马晓春赴上海支援
上海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继辽宁省派出200名医护人员支援上海之后,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赴上海支援。 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委派,4月21日,圆满完成支援吉林任务的马晓春刚回沈阳不久,便再次启程,带领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陈铭铭、胡紫薇紧急奔赴上海,支援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作为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家,马晓春多次背上行囊,先
作者:李承泽编辑:央视新闻客户端日期:2022-04-25志愿服务队足迹遍布广州大街小巷 77岁老人参与防疫志愿活动44次足迹遍布广州大街小巷 77岁老人参与防疫志愿活动44次
4月初,广州发生新一轮本土疫情,得知志愿服务队招募防疫志愿者的消息后,连泽端第一时间报名请愿,我身体还很硬朗,孙子都大了,在家里也没事,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参加吧!不论是在核酸检测点,还是疫苗接种点,都留下了她爽朗响亮的嗓音和矫健穿梭的身影。 近日,记者走近这位银发志愿者及其所在的海星志愿服务队,探访背后的暖心故事。 手把手教同龄人操作手机亮码 靓仔,请打开下二维码。近日,在广州市海珠区体育中心核酸
作者:章程编辑:广州日报日期:2022-04-25浙江庆元:跑出社会救助“加速度”提升为民服务“新温度”
为推进社会救助精准高效,庆元县民政局用心用力用情跑出社会救助加速度,全心全意全力提升为民服务新温度。 一是打破条块分割、方式单一的救助机制。构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整合社会救助职能,设立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窗口,高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社会救助痛点、难点问题,推进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社会救助有效
日期:2022-04-24湖北鄂州市上调2022年部分社会救助标准
中国社区发展网讯 为进一步提高鄂州市社会救助对象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调整2022年部分社会救助标准,新标准自4月1日起执行。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通知,我市城市低保标准由600元/月提高到620元/月,提高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470元/月提高到540元/月,提高70元。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由1200元/月提高到1240元/月,提高4
日期:2022-04-24上海一封控小区居民化身“Tony老师”为志愿者免费理发
4月21日下午,位于上海松江永丰街道的维罗纳贵都小区里,两位Tony老师正忙碌地为志愿者理发,成为小区内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小区居民洪桃仙带着徒弟在为小区志愿者理发 张践 摄 作为志愿者兼组织者,计红梅向记者介绍,坐在椅子上接受免费理发服务的都是小区里的志愿者。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已有近一个月未理发的志愿者穿上大白,头部出汗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工作效率。小区内寻求理发师的消息一经发布,马
作者:张践 李赟婷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24尼泊尔小伙Shankar:小区里的“大力士”志愿者
29岁的尼泊尔小伙Shankar Koirala,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尽管看不懂中文。以前他在尼泊尔开店,店里80%的顾客都是中国人,普通话就这么练出来了。 眼下,他在上海徐汇区枫林路街道的一个封控小区里做志愿者,帮忙运送物资。当时小区人手不够招募志愿者,他一个人在家,看到就去报名了。一开始,他还有些担心:我是一个外国人,看不懂中文,会不会(对大家来说)有些不方便。 Shankar(左上)和其
作者:郑莹莹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24“京味儿”书店来了外国志愿者
在正阳书局,来自几内亚的留学生尼克(左)和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唐一泓展示自己第一次来书局阅读的书籍(4月21日摄)。 在正阳书局,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唐一泓(左)与一位小读者交流(4月21日摄)。 在正阳书局,来自几内亚的留学生尼克(左)为一名读者包装书籍(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
作者:鞠焕宗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4-24宁夏残联:公益阅读照亮未来
4月22日,视障者王玉凤在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借助台式电子助视器读书。 4月22日,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左)帮助视障者使用台式电子助视器读书。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开展黑眼睛看未来活动,通过爱心志愿者助盲阅读、视障阅读设备体验、盲文翻译刻印等服务,帮助视障者实现无障碍阅读,共享读书的乐趣。
作者:冯开华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4-24外籍志愿者“老罗”:战“疫”让我感受到“长征精神”
口述者:社区志愿者Jacob(荷兰裔新西兰人) 采访记者:张懿 通讯员:韩海峰 地处松江区的东明花苑小区,这些天来不少居民都认识了一位外籍志愿者来自新西兰的Jacob(雅各布)。在其他志愿者眼中,这个老外说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做事一丝不苟。他给自己取了中文名罗江强,因此大家都喜欢叫他老罗。热心志愿服务的他更紧密地融入了社区,更深入了解了这座城市。 我在上海工作生活了13年,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故
编辑:文汇报日期:2022-04-22历时8个多小时 造血干细胞“急驰”千里救治患者
从开始采集到送达,历时13个小时35分钟,从杭州到滨州,跨越千里。4月18日深夜10时35分,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姜波将当天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亲手交到刘仁同手中,给年仅17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带来再生的希望。 采集情况非常理想 患者痊愈希望非常大 2021年4月份,滨州一名年仅17岁的患者因乏力、皮肤布满出血点等原因到滨医附院就诊,经综合检查,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滨医附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
作者:陈甜田 张金涛 蒋芳芳编辑:齐鲁晚报日期:2022-04-22疫情下的教师志愿服务队:育人为师 战“疫”为士
教师志愿者在为封控管控区工作中。 杏花岭区委宣传部供图 太原市杏花岭区精营西街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后,一支由10名教师组成的志愿服务突击队火速成立,支援封控管控区战疫第一线。 张晨晨是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一名90后老师,负责近400户居民。陪同医护人员上门给80岁老人做核酸;帮生病的居民买药;帮不会操作手机的老人填写信息;为留守在家的小猫小狗喂食这些就是张晨晨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 精营西二道
作者:胡健 吕娜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22疫情防控期间连云港实施各类救助覆盖16110人次
疫情防控期间无法出门,家里生活物资紧缺,社区工作人员给我送来米、面、油等。感谢政府,没有忘记我们困难群体。4月13日下午,家住连云港市海州区幸福路街道文化社区的盲人张勇(化名)说。 本轮疫情发生后,连云港市落实落细各项兜底保障措施,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线上线下结合对市区困难群众进行全面、细致、准确摸排,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连云港市民政部门协调财政部门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确保及时足
日期:2022-04-21抗“疫”夫妻的别样浪漫:你住地球村头,我住地球村尾
彭云娟戴好隔离面罩,准备投入工作。 宁德市医院宣传科 供图 我老公当时就抱着我安慰我说,我们每一次的分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在彭云娟的心里,她一直记着这句话。 一个在中国福建的宁德市,一个在塞内加尔,分处地球两端的彭云娟和丈夫周长嵩齐心抗疫,成为夫妻俩之间的另一种浪漫爱情。 标本接收、刷样、加样、提取在连续工作近24小时后,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检验科的主治医师彭云娟,终于有时间可以歇一歇
作者:张帅 陈灵滨 叶茂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21两地三警接力跨越300余公里 5箱救命用的吸痰管送抵上海
江苏、铁路警方将上海气切病友们需要吸痰管装上火车。 上海警方供图 历经两地三警接力,跨越300余公里记者19日从上海警方获悉,气切病人们救命的吸痰管终于送到了。 一名气切病人每天需要约30根吸痰管,不然痰堵了就会有生命危险!14日上午,家住上海市襄阳南路的许老先生向警方求助。 上海徐汇警方将吸痰管器材转运。 上海警方供图 现在上海正处于疫情封控期间,很多病友无法及时获取吸痰管。市民许老先生作为
作者:姝徵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21战“疫”中起“侨”梁 辽宁省侨界以各种方式支持一线抗疫工作
上海巅峰燕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战京东捐赠物资。 辽宁省侨联供图 侨界爱心助力,巩固战疫成果。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辽宁省侨联号召全省广大归侨侨眷以各种方式为家乡疫情防控作贡献,积极支持一线抗疫工作。 4月19日,上海巅峰燕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战京东向辽宁省侨联捐赠6000瓶疫情防控消毒物资,向抚顺市侨联捐赠1000瓶疫情防控消毒物质,总价值近140万元。其中,捐赠省侨联的疫情防控消毒物资中的
作者:李晛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04-20他们义无反顾奔赴一线!上海,小哥职业生涯的意外一站
疫情中的上海,保供民生成为抗疫任务的重中之重。随着线下商店的停摆,线上购物订单量剧增。同时,相关行业部分员工因管控无法到岗工作,使得物资保供任务更加艰巨。 为了汇聚力量打通物资保供的最后一公里,美团、京东、盒马等多家保供企业从北京、武汉等多地集结了数千名员工驰援上海。这些员工中,不少人有着丰富的抗疫保供经验,也有人凭着一腔热情和使命而前往。在上海危难之时,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成为逆行者。 是什
编辑:北京青年报日期:2022-04-20
